信鸽性状的探索与分析
古今中方任何一个养鸽家,在选配鸽子上都会采用“以优配优”的方法来求取更加优秀的鸽子。然而,这“以优配优”的效果是否都会很好呢?这可不一定了。只要有五年以上养鸽赛鸽历史的鸽棚,都会多多少少饲养着一些优良的鸽种,或者是本身飞过千公里;或者是千公里的平辈;差一点的也是千公里的下一代,还有的有什么种什么种,反正都是名种名系。细细观赏,每羽种鸽都生就了优秀鸽子的外貌。可它们的后代,却没有给主人争来多少荣誉。如果是从外地引入的良种,子代上还有的会存在一个对当地环境的适应问题,我们不去说它,而采用本地的千公里配千公里的优秀归巢鸽。而且从种系上看,也是多少代的优良种,可这种配法孵化出子代,成绩也不会太理想,这可是一个无情的现实!
另一个无情的现实也同时存在整个信鸽界。有的养鸽者(不少还是初养者),出于某种特定的原因,乱配一番,其子代,居然不是夺取了冠军,就是名列前茅,他瞎配一下出的鸽子就能飞回来。细查一下两只老鸽子,有的竟是用一只普通鸽子作为配种用的亲本一方,另一方亲本才是优秀的信鸽。子代却创造了优异的成绩。
这倒底是什么因素促成的?为什么在遗传当中竟会出现这种遗传现象?这种遗传现象说明了什么?它有没有它的规律性?……这一连串的为什么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迷惘境地中。从发现到观察,多方收集到有意识地作了一些试验,我们初步得到一些认识。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信鸽的归巢是属于一种信鸽的生理化特征–即性状。这种性状肉眼是看不见的。如对于“筋斗鸽”,只有看见它们在飞翔时翻筋斗了,人们才会说“这是筋斗鸽”。可是如果先让你看看这只筋斗鸽,你能从它们的外观上看得见它们会翻筋斗这种性状吗?这时,是无法从外观上看得见它们会翻筋斗这一性状的。信鸽的“能归巢”性状也是一种看不见的生理的特征–即性状。这种性状,仅从信鸽的外貌上是无法看得见的。当然,很多有经验的养鸽家,凭他多年对信鸽的观察,对一只信鸽作出一些程度不同的经验性的估计,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何以证明信鸽的归巢是属于一种生理化的特征–性状呢?
早在1964年,在我饲养的鸽群中,有两只不同品种的鸽子无意识地杂交了,一只是信鸽类的鸽种–黑麻佐,另一只是本地鸽种–凤头黄沙瓦灰(属于观赏鸽类)。这两只不同品种的鸽子杂交后出得一对小鸽,一只黑羽毛色的像母本的小鸽,另一只出得像父本的凤头瓦灰,眼沙却出成鸡黄眼(父本的是干黄沙)。七八个月后,这一只像父本的小凤头黄沙瓦灰,却居然从离昆明150公里外的一个专县飞回来了(我出售到那儿飞回来)。这个现象真令我吃惊,因为像凤头黄沙这种本地鸽,根本不能飞这么远的路,为什么这只经过杂交后出得的“风头黄沙”能从这么远的距离外飞归呢?这个现象一直令我深思不已。尔后在70年代里,我又有意识地作了几次实验:第一次是我用一只专州县上带到昆明菜街子上出售的土雄鸽子,配了我棚中一只遗传性较强的雌信鸽,共出得4只子1代,其中三只小鸽的外貌与父本这只土鸽子一样,另一只小鸽的外貌像母本。后来大约七八个月后,四只小鸽抓去200公里放飞,这三只像土鸽子父本中的一只居然飞回来了!第二次我有重复了这个实验:这一次是用一只普通的雄鸽,与我棚中的一系良种近交系的雌鸽交配,出得2只小鸽子,这两只小鸽子双双都从200公里飞归来了,尔后其中一只又从450公里飞归来了。这是我从无意识发现到有意识的做实验的一二个例子。
(二)在其它鸽友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
例一:l982年昆明放翔安顺这一站(380公里空距),我在值班登记归巢鸽子时,发现一位姓张的会员拿了一羽外观上完全像云南鸽的黑羽雌鸽来报到(细尖咀,体重300克左右),登记后我即向他本人询问这羽归巢鸽的家谱情况。据老张同志介绍:母亲是l981年放贵阳(450公里空距)归巢的,父是裹来的(即飞来的)一羽菜鸽,由这羽鸽子配起来后出的。
例二:l981年昆明放翔玉屏(670公里空距)后,会员郝××向我介绍了他飞归的一羽雄鸽的家谱时是这样介绍的:父是他手中的一系在贵阳线上基本稳定的鸽种,而母则是在缺少雌鸽的情况下从鸽市上花了l.50元钱买来的。
例三:我支援给新会员陈XX的三羽鸽子,他都是用从鸽市上以2.50-3.50元钱买来的鸽子相配(后来查清一羽鸽子即株州六名之母-1080公里空距-是XXX裹来后出售的,陈XX买回去又养家了的鸽子),其中有二羽的子代。竟以8个月龄(株州六名)和10个月龄(株州四名)的年龄从1080公里外飞归!
仅仅从我无意的发现(一例)的到有意识作实验的(二例)和相好鸽友们的交谈中收集到的类似的例子,竟已达七例之多。另外还有4例同等突出的实例都是用类似的配法配出来的,其子代都能从远距离飞回归巢。它清楚地向我们表明:这种现象绝非偶然!这种现象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