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公棚如何作育幼鸽
这是一篇不少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继续往下写的文章,但我觉得还是要写,希望能有更多的鸽友阅读本文,让他们理性而务实地面对赛鸽运动中重要的一环——参赛公棚如何作育幼鸽。
当每年公棚前名次的鸽子产生并伴随高额奖金和荣誉而来,许多鸽友趋之若鹜,眼热,迫不及待地打听前名次的鸽友是什么品种的鸽子配什么品种取得的成绩,继而满世界地围绕前名次的鸽子寻找与之相同的品种,搞到前名次鸽子的七大姑八大姨,如获珍宝,加入种鸽行列,来年出幼鸽出赛,盲从。然而令我失望的是这一现象,越演越烈,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鲜有人会考虑深层次的问题,高位名次鸽是如何产生的?这也是很多鸽友家里鸽满为患,越养越多的原因。这个名血,那个上品,哪家鸽子往上数几代都有冠军或者高位成绩,但最终名血到了这一代为何在公棚赛场却总是败北,输掉比赛,输掉指定。当然这里牵涉到鸽友鉴别鸽子,以及饲养环节的能力高低问题(此问题不在这篇文章讨论范围),我相信这也是很多鸽友胜在起点,败在终点的原因。能让更多的鸽友用心和脑来养鸽,不随大流,出到满意的幼鸽,早日实现自己的公棚冠军梦,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不具备一定优势和特定品质的鸽子,基本和高位无缘,甚至归巢都难。这里的品质是指适应公棚赛的特点:早熟。现在的赛事竞争很激烈,参赛鸽必须是在300-500公里早熟品种,这是前提。
抗病能力强:参赛选手鸽家族免疫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选手鸽有没有机会参加这场比赛。公棚鸽子数量多,得病率和死亡率要普遍高于家养,很多鸽子没有抗体,根本没有机会坚持到最后,即使勉强不被淘汰,也会沦为陪吃陪喝一训就掉的角色。
速度:现在的公棚比赛,争分夺秒,有时候还要比鸽子的脚快,所以选送幼鸽要考虑速度。在挑选幼鸽中,要考虑到上代血统和成绩,同时甄别隐性疾病,很多“名鸽”本身几代都没有经过赛场检验,出的幼鸽也会是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雨。
年轻的种鸽、公棚参赛回来的鸽子应该是出公棚鸽子的首选。出幼鸽过程最好不要饲喂一些乱七八糟的补药,这是拔苗助长,让幼鸽通过自身健康成长,优胜劣汰。幼鸽隔离期注意观察选出健康、聪明、有个性的鸽子,它们也许就是未来之星。公棚鸽子区别于家养,要以杂交为主,眼砂要亮。
送交幼鸽时间也是门学问。正确计算比赛时间,阶梯式送鸽,考虑鸽子换毛因素,要避免二次换毛及大棚饲养群体感染影响比赛结果。家里没有应用成熟的鸽子,送交公棚得三思,陪太子读书的情况谁愿意?
有一部分鸽友参加多个公棚赛年年都有好成绩,有一点不可忽视,他们的鸽子在不同的天气都有高位成绩,缘由在于他们送交了适应各种天气的不同鸽子。不同地区地形、海拔等各不相同,结合各地区情况选送幼鸽也尤为关键。
朽棚飞出冠军不算新闻,百万金鸽输给草根时有发生。取长补短中尽力完善,搜寻全新赛鸽技巧,全靠个人悟性与努力,心动即手动,不定将来就把鸽子卖给了大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