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遗传:近亲必死 杂交更死

曾经看过有一篇文章《近亲繁殖必死无疑》,哈哈,这标题我只能说很耸动,很吸引人的眼球。不过细看了文章,发现有许多矛盾点,这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看看。

先说说,我不反对近亲育种,但也不赞成持续的杂交。

一、先谈论近亲。就遗传来说,子代是由上代父母各一半的基因结合而成,那么近亲就是将有类似基因的父母亲鸽配在一起。这样一来,好的基因强化了,不好的基因也强化了,近亲的下代不是大好就是大坏。所以,近亲的下代必须严格筛选。

二、杂交生下的下代劣势个体比近亲鸽下代是来得少,有可能是公鸽、母鸽形成互补作用,劣势遗传不显现。乍看之下这像是优点,但是“劣势”不显现不代表不遗传,杂交最大的缺点是对下代的遗传不好掌握。杂交下出现的一只好鸽子,再用来交配其它品系的鸽子,下代会像谁呢,这是不好说的,任一方祖先的基因都可能在这一代出现。可变性多了,要维持目标自然产生一定的难度。

育种最好的模式,是先找出适合做近亲培育的优良种鸽,将这鸽性熟悉、稳定下来后,再经由一代的杂交导入外血强化体质,作出目标的鸽子后,再依据培育的需求近亲回血,强化新一代的特性。

例如:

第一步:近亲。将恶劣天气能归巢的种鸽近亲培育,将这样的血缘放大族群化。

第二歩:杂交。导入速度鸽强化恶劣天气鸽的速度,目标作出具速度的恶劣天气鸽。

第三步:近亲。将具有速度的恶劣天气鸽族群化,固定这样的特性。

第四步、第五步……就依据不同需求再杂交导入异血,再近亲维持。

这是理论,说来简单,实践难。

近亲的缺点,常见的就是体质弱,变笨了,骨架软,这些都是劣质遗传,不可避免的。但正面的来看,鸽子的遗传特色也加强了,速度鸽经由近亲,速度提升;飞恶劣天气的鸽子,经由近亲也更稳定了,就像詹森和戈登。詹森短距离的速度鸽,戈登是恶劣天气的长距离鸽,你不会听到飞1000公里恶劣天气的冠军是詹森鸽获得,也不可能听见200公里好天气的冠军鸽是戈登系。这都是近亲培育的成果。

相反的,经过杂交,一千公里好天气的冠军鸽,可能是詹森配戈登的下代获得;200公里恶劣天气的冠军,也可能是戈登配詹森的下代得到。以上,这就是杂交的优势。

物必两面,近亲与杂交这两个话题之下,可能大家忽略的是“大量淘汰”,不是每一只近亲鸽都是宝,杂交也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懂得将近亲与杂交交叉运作的人,距离成功就更接近;不懂的人,运用起来就如同标题一样——近亲必死,杂交更死。成功的人运用的是优点,失败的人看见的都是缺点。鸽子很简单,只有上鸽笼验证才知结果。

也谈信鸽的遗传与优生

  鸽子的生命起源于鸽蛋,它的一生从蛋的孕育开始。

  但你知道鸽蛋又是怎么来的吗?从鸽子配对到下头蛋,这个周期是几天吗?

  或许你知道我们人类中的女人是有月经的,女人每个月都有比较固定的排卵期,男人通过在这个排卵期与其交配,产生受精卵,然后怀上孩子。

  其实不止是人类,很多动物(如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雌性都有经期,或者叫排卵期、发情期:体形大、生长周期长、生长环境恶劣的动物(发情期)几年一次(如大象),像一般的牛蹄类动物是一年一次(野生食草动物),家畜类动物猪、狗、猫、兔是一年几次,人类是一年12次;但大部分养鸽人都不知道鸽子是怎么“怀上”蛋的。鸽子不像家禽鸡鸭鹅,没有公鸽子,母鸽子就算养上几年都不会下一个蛋,这是很让人难以理解的,因为一般鸡鸭鹅到了年龄就天天下蛋,管你有没有公鸡公鸭。但令人稀奇的是,如果有公鸽,或两只母鸽子在一起,结成同性恋,用不了10天,它马上是会下蛋的。

  其实,鸽子跟很多鸟类一样,属于刺激性排卵,只有当公母两只鸽子在一起(或两只母鸽子同性恋在一起),有了性刺激后,通过诱导鸽子的生理机能变化,鸽子才会下蛋。当然,这个诱导需要有大约2天的一个持续过程,否则,及时把两只鸽子分开,鸽卵的发育又会停止,重新处于休眠状态。

  实践证明,两个鸽蛋的受精过程是分开的,时间相差3-4天左右。从鸽子的第一次交配开始算起,到母鸽子下第一个蛋,这个周期为8天。期间,雄鸽子还要保持交配,鸽卵才能受精发育成有精蛋。

  如此,实际上也就回答了文章开头的两个问题。懂得了这些规律,对于鸽友的保姆鸽配对运用、训放比赛都很有帮助,就可以有效避免很多鸽子在比赛中夹蛋参赛对鸽子的伤害。

  

  那鸽子的性别是怎么决定的呢?父传女、母传子、隔代遗传的说法正确吗?雌雄鸽谁在遗传中对子女的影响更大?

  鸟类与哺乳动物不一样,像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生男生女是由男性来决定的;而鸽子等鸟类,则是由雌鸟来决定的——性染色体Y在雌鸟身上(为便于理解,写作“Y”,实际是“W”。决定雌鸟的性染色体是ZW)。所以,如果硬要给鸽子家族安一个姓,那肯定得跟雌鸽姓,因为只有雌鸽的Y性染色体会不间断地在后代身上延续下去。

  鸽子的长相是由DNA决定的,而DNA一半来自雄鸽的染色体,一半来自雌鸽的染色体,因此有些人据此认为子代应该既像雌又像雄,不存在女儿像父、儿子像母的情况。

  有些人则认为雌雄种鸽染色体起的作用不同,特别是决定性别的X和Y染色体在起作用,根据雌鸽的染色体是XY,雄鸽的染色体是XX,由于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所包含的遗传信息要比Y染色体多,而女儿未从母鸽身上继承X染色体,其X染色体由父鸽身上获得,所以叫“父传女”;而虽然母鸽的X染色体在女儿身上消失,但却由儿子继承了,所以叫“母传子”。至于“隔代遗传”(即爷传给孙、外婆传给外甥女),也是由XY染色体的遗传特点简单推理出来的。

育种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品系繁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这种特点需要我们在日常的育种工作中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育种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此才能使繁杂的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品系繁殖的成功指数。

  那么赛鸽品系繁殖到底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看过很多相关资料,但至今也没找到有关这方面的只言片语,基本都是些不痛不痒的表面文章,肤浅得千篇一律,所以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个简单的归纳了,如有不妥恳请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归纳的一些赛鸽育种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目标一致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引进种鸽必须符合自己既定的翔赛目标,凡不具备这些既定翔赛特质的种鸽,即使它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多么优异,也要拒之门外。实际上,很多时候决定放弃比选择留下更困难,尤其当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毕竟爱美和贪婪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可我也要提醒你:不是所有好东西都适合你,即使它看着多么诱人,如果你禁不住引诱,弄不好它会令你失去现有,更可能远离未来。在这一点上,鸽子和当下的“二奶”有同样的功效。

  比如,面对一只曾在顺风条件下“勇”夺一万多羽首位的冠军鸽,如果它不能在逆风环境中也有上佳表现,我们也不会引进育种,因为逆风优异是我们既定的标准。实际上在顺风条件下表现抢眼的鸽子往往翅膀的排风比较差,而且翅膀会比较长,较大,如果拿这样的鸽子交配自己的鸽子,就会弱化已有鸽族的鸽子在逆风天候下的表现,而中庸的鸽子不是我们需要的。如果你的初衷是想借此得到顺逆风都快的鸽子,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这种鸽子根本不存在,即使有也只会出现在整体竞翔水平较低的地区——偶尔出现一只高品质的赛鸽,往往会令它看起来无所不能。其实,真正原因是对手太弱了。

  第二,遗传稳定原则

  就是要优先选用遗传稳定的种鸽。这就有鸽友要问了,怎么才能准确判定种鸽的遗传稳定性呢?其实,要想百分百判定一只鸽子的内在品质根本不可能,我们不能,胡本、克拉克等这些大师同样不能。

不过我们可以透过各种现象推断它的内在品质,比如:这个鸽舍历年的赛绩如何,整体入赏率如何?鸽舍每年引进多少外系种鸽,采用哪种育种手法?舍内鸽族是单一还是多头并存?遗传力仅限一二代呢,还是更深远?种鸽数量有多少?等等。这些都是透露这个鸽舍鸽子内在品质的有价值的信息。历年赛绩稳定靠前,说明饲养和管理得法,并有品质优异的鸽子存在;整体入赏率好,说明整舍鸽子品质整齐,引进好鸽子的几率较大;每年引进外系种鸽越少说明鸽族血缘比较集中,基因纯和度较高,遗传力相对较强;以种内育种手段为主的鸽舍要优于以杂交为主的鸽舍,舍内鸽族单一胜过多头并举,一连好几代出成绩的要优于只一两代的,以上这三点都说明该鸽族遗传力稳定强势;种鸽数量少,说明是采用精兵制,这样的鸽舍品质更好,动不动种鸽上百羽的,除了说明“多”“杂”“乱”,不用问品质没法保证。

  我们在这里谈论育种,说白了就是人为控制赛鸽按我们设想的目标进化,如果种鸽的遗传不够稳定,那么它的下代各向异性就很明显,导致将来很难把握鸽族走向,从而给人为控制走向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人工繁育的彻底失败。向鸽族里掺进来一只种鸽的基因很容易,后来发现弊端,想剔除其带来的不良影响,要么困难重重,要么损失惨重。

  所以引进种鸽要慎重,自己已有较成功鸽族,再引进更要慎重。熟话说:光脚不怕穿鞋的,起棚不好还可以重来,但如果自己已经有了满意的“鞋子”,再弄没了,这损失可就大了。

  第三,少量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尽量用少量优质的种鸽参与育种,更简单的说法就是:如果一只可以,就绝不用两个。

我的作育计划表

 本人根据自己7年间的训养经验总结了自己的一套全年作育计划,供鸽友参考指教。

本鸽舍位于济阳县城。济阳地处黄河下游,北纬36°46′—37°14′,东经116°52′—117°27′,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有严寒有酷暑。

  一月至四月20日之前作出幼鸽,交秋棚或戴秋季特比环。

举例说明:本人一羽2007-15-195426为4月16日出壳,秋季在协会放完550公里。

  四月20至六月20日之前作出幼鸽,交春棚或明春特比环。

  举例说明:本人2014年春季特比环冠军2014-JY-130485为13年6月4日出壳。

  六月20日至九月5日前分棚、拆对、调理。因在六月中下旬后气温高,雨水多、蚊虫多,种鸽饮水多鸽乳稀,哺育幼鸽体质差,作出幼鸽长鸽痘,故不宜出幼鸽。

  九月5日前后可考虑合棚配对,因此时节气已过处暑天气渐凉,此时合棚、配对作出幼鸽在国庆节后,已不会再长鸽痘,幼鸽质量很好可训赛,可留种。

  十月1日至十月15日之前作出幼鸽,可在明春参加协会训赛。

  举例说明:本人08年春特比环450公里决赛冠军,2007-15-046874为07年10月6日出壳。

  十月15日至十二月底作出幼鸽,则可留种或参加明年秋季训赛。

  需要说明的是,我选择九月上对,我的理解是经过七月至九月的调理、准备,此时配对全年没有浪费的时间,有鸽友选择2月份立春后配对我认为应该晚了点。2月份配对等出幼鸽时已是3月份,能参加秋季训赛的最多两窝鸽子。远没有九月份配对有更多时间让鸽子适应新配对和作出更多的幼鸽。九月份配对的优势还有就是能让你在明春就可检验配对的幼鸽。

旧文新赏:浅谈赛鸽的定向培养

 经验分享

  在日常养鸽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鸽友常常陷入一种怪圈,就是求大、求全、求全能,没有进行很好的定向培养。结果是鸽子上百只,成绩不突出,劳财伤神,效果反而不好,其原因大致有以下3个。

  一、定位不准

  在引种的过程中就没有集中精力将最好的鸽子引入,从而达到一步到位的目的。而是今天东弄一只,明天西弄一只,没有系统地考虑自己育种体系的建设,从而造成日后发展乏力。

  二、平时训养没有达到定向专攻

  在平日赛鸽的训养中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训养,从而导致不注意细节,造成鸽子成绩不突出,难有突破。

  三、比赛中贪大求全

  往往是一站接一站地飞下去直到放没为止,或是一上一大群,以数取胜,没有达到定向专攻的效果。

  在接触的成功鸽友中,我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对于初学者很有帮助。那就是一定要定向培养,养鸽伊始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贯彻执行,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滴血。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达和鸽友的交流,弄上几种名血已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但是如何在各个品系中找到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那一支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这里包括经济因素,更包括鸽子本身。无论是詹森,还是杨阿腾,每一个出名的品系,都有着各自显著的特点,这与培育过程有着直接关系。鸽子对地理环境、经纬度、气候、赛飞距离都有着显著的适应性,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同中国人到了美国还要倒时差一样,而这个过程对于普通鸽友往往是不明不白就丧失了机会。所以找到本地区的特点,找到适合本地区的血系很是关键,这是鸽友开始养鸽就必须考虑的。其实这也很简单,看看周围飞得好的鸽友用的都是什么品系就行,或是直接去引进飞得好鸽子,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定向培养。

  龙有九子,九子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培养过程中发现好种并进行定向培养。一羽赛鸽要成为冠军不是偶然的,其身上必然有一些不为所知的特质,这就需要鸽友在日常饲养中注意观察。正如林波尔系和杨阿腾系鸽子善飞不同距离一样,某些特质是我们普通鸽友也能有所预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里就去努力形成一种固定的习惯,从而影响鸽子的习性。我有一位鸽友的养鸽过程值得借鉴。他家的鸽子每天只喂一次,并且非比赛时是散放。他的喂鸽时间是每天15点左右(夏天更晚一些),细想起来,他主要定向培养当日归的鸽子,这种饲喂方式对于鸽子的归巢和生物钟的调整很有帮助。

  三、定向参加比赛会极大地缩短成功路途。

  “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比赛过程中要掌握技巧,要用自己的精兵,选取准确的方向去比赛。不要所有赛事都要弄个齐全,如果是初学者最好是选取一点而集中精力去做,比如只打300公里,别的比赛不参加或是少参加,这样不用养那么多鸽子,照顾起来也方便。除了种鸽外,棚内飞出成绩来的鸽子要不断优化。对于成绩鸽马上分析原因,找到种、养、训中的关键,然后定向突破。在一个赛事中拿到好的成绩后,再以此为基础来做其他距离的比赛更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二十一次训放记录说明什么?

14年的春赛基本结束,就本地协会、俱乐部的赛事来看,可谓是大跌眼镜,不尽人意。由于气候反常,当天不见鸽,归巢率低,甚至全军覆没,面对这样的结局,鸽友只能仰天长叹,在失败中总结,在经验中汲取,在愤慨中奋起,寄希望于秋赛的收获。

在江南地区,每年的四月下旬至五月是梅雨季节,这个季节属于副热带气候,也是大雨、暴雨的多发期,气候变化无常。即使是睛天,也是湿、闷、热,天空常被雾湿气笼罩着,加之崇山峻岭,鹰、隼多,在这种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极端的气候条件下,江南的春赛,难度可想而知。

本舍的春赛,用一句话概括:惨败收场。协会参赛两羽,60公里训放丢一羽,剩下一羽200公里资格赛未归;俱乐部30公里起站十二羽,训到100公里剩下四羽,200公里资格赛又丢两羽,两羽300公里赛归巢一羽,一羽400公里决赛未归。

在这期间,本舍有一羽三个月大的幼鸽,鸽友都认为要杀掉,要不要杀,只有本人清楚,因为这羽鸽子的上代、平辈、下代取得的成绩太多了,已发挥到第八代,行不行还是让放飞笼说话。这羽幼鸽同其它赛鸽一起,被训放到100公里。期间,5公里一次,第二归巢;10公里两次,第二天归巢;20公里四次,两次第二天归巢;30公里五次,一次第二天归巢;50公里四次,60公里三次,100公里两次,均当天归巢,从5公里到100公里,共训放了二十一次,其中六次第二天归巢。

虽说该鸽训放距离最远只有100公里,而且速度不快或迟归,但是在协会、俱乐部和本舍大面积丢鸽情况下,三个月大的鸽子,在体质较差,在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极端的气候条件下,有二十一次的训放记录,而且站站能回,靠什么?靠的是一滴血。

这羽幼鸽是去年12月引进的,当时只有一个月大,在别人眼里肯定是要上餐桌的,因为当时鸽子患有单眼伤风,龙骨稍有弯曲,从体型上看是三长三大,即:脚腿长,颈部长,身子长,翅膀大,脑袋大,鼻瘤大。而且说来你也不会相信,至今此鸽连一米五高的垂直栖架都飞不上去,所以说鸽友建议淘汰它,也是情理之中,否则,鸽主也不会出让这羽鸽子。

这羽谁看了都不喜欢的“残疾鸽”,它的优势和特征是:

(1)有渊源的优秀家族血脉,以及家族辉煌的赛绩和适应型的归巢性;

(2)属于棒槌体型,骨骼硬朗有弹性,龙骨高低适中,平衡感特好;

(3)肌肉柔韧,毛片薄、贴身;

(4)属于全圈型金黄带绿底砂,面砂飘红、饱满、松透、后拉,眼砂干、油、深;

(5)从头部看上去,像是有两岁的鸽龄,霸气中带几分灵气。

这些优势和特征,表明是适合于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当然,这仅仅是本舍的说辞与看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该鸽有很强的适应性,导航系统发达,定向准确,有强烈的恋巢意识和顽强的归巢意志,能在先天不足,后天缺失的情况下,有二十一次的训放记录,足以说明了这点。

信鸽育种与竞翔魅力的追求

凡是养信鸽的爱好者都有一种愿景,就是自己棚内拥有高品质的种鸽,作育的后代能够夺冠拔寨取得优异的赛绩。这种追求从养鸽那天起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觅,有的鸽友为得到好的信鸽,茶饭不思夜不能眠,万里引种苦苦哀求的故事例数不尽。

  现实中能打善战的好品系,引种命中率高的种鸽,无外乎两途径,一是用金钱砸出爱鸽,另一渠道是讲究情谊鸽缘,但最关键的是鸽友们的育种经验和智商。成功的育种高手同时也是竞翔大家,实践出真知不容置疑。我看到网络和信鸽杂志,还有数不胜数的育种场,国外名家名鸽图片洋名独占鳌头,心中充满悲哀。不禁要问,难道中国鸽友智商低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鸽友们发现了没有,这几年国外养家公棚也赢面低下,不大敢来比赛了。证明我国500-700公里赛鸽育种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十几年前2000公里信鸽赛,老外羡慕我们有好的长程鸽,当今商业化赛事,民间有很多低调的高手奋起直追,努力探索改良作育的短程赛鸽,同样取得非凡的赛绩,在鸽友中见过一只赛鸽,是14次五七百公里没有低于前4名的好鸽。也出现近万羽赛,当年幼鸽同场竞技打败成年鸽的范例。

  竞翔没有长胜将军,育种是要你长期不懈的坚持,从失败到成功,再由成功到失败,不断循环往复,饲养信鸽的魅力,在于热爱精灵,崇尚自然,谁也看不透,又时不时看到庐山真面目。经验告诉我们,育种涉及生命遗传杂交,饲养运动科学,有赛绩配,有血统配,还有血统加赛绩配。要想育种好,首先过鉴鸽这一关,要不耻下问,阅鸽无数,沙中拾金的慧眼。有的信鸽显性遗传,有的信鸽隐性遗传,外观是条件,内在是根本,千万不能只看表像,威武雄壮或秀气灵动,照样飞得不见踪影,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娇小号”、“病雌”的笑话。

育种要选赛绩概率稳定的品系,还要根据所在的赛线确定方向种系,耐心地培育实践,慢慢地沉淀自己的好赛绩鸽。假如你养百把只信鸽,一年可能出几只能飞的像样的好鸽,也可能一只都没有,不能太迷信花大钱买来名鸽做种就能赢,即便是当时赢,过几年也会昙花一现。客观上讲养鸽时间短的鸽友,育种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到公棚买血统清晰,通过赛绩检验的信鸽,同时从好友处引进;主观上讲,要摸清血缘,掌握特性特征,从细微处着手,育雏鸽、超种鸽为一流,二流像种鸽,三流就要动刀了,舍不得金弹子,打不着金凤凰。目前识鸽的基本方法是从外五型判断,鸽友不仿尝试用眼底镜的手段,结膜理论来鉴别,通过实践它能反映种鸽的质量,比赛信鸽当时内在素质。特比环指定鸽成功率百分之七十左右,育种杂交出优势,杂杂交就出劣势,远亲同种杂交后赛绩配最好,做到保种竞翔两不误。

无缘金母 何寻金蛋

献“七一”回忆难忘两归

  这一对鸽蛋,勾起我一段往事的回忆,看是普通,实属难觅,说来话长。

那是1997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上海市信鸽协会组织去香港放飞彩鸽的大型活动。为纪念香港回归这个隆重而又喜庆的日子,上海市信鸽协会在香港放飞彩鸽几千羽(全国各省市加起来数量就更加壮观了),喜庆在香港,欢乐在中国,炎黄子孙,普天同庆,不亦乐乎。梦寐以求的香港回归了,全国各地的信鸽带着欢乐,带着喜庆归巢了,上海的冠军诞生了,鸽主是XXX,这个喜讯在上海立刻传开。

正巧,我市鸽会一名会员在上海出差,与冠军鸽主相熟,同是爱鸽人,谁不想早点目睹冠军的风采与冠军鸽主分享快乐,分享喜悦,畅谈鸽经,切磋鸽技!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冠军归巢的二天),他与另外一位鸽友就迫不及待、兴致勃勃地坐公共汽车,赶到冠军鸽主家。

当时鸽主不在家,出去办事了,等了一个多小时鸽主才回来,见到他非常高兴,热情招呼他们,并一一握手,欢迎他们到他家做客,一边沏茶,一边交谈鸽经,一边欣赏爱鸽。说心里话,好鸽子谁人不爱,谁人不想,工薪阶层只是想冠军,而买不起冠军,因为工资太低,人民币太少,心爱之鸽,只能欣赏,饱饱眼福足矣。

临走时开口向鸽主提出,能不能送我一对冠军平辈鸽的鸽蛋,鸽主欣然应允(说你们这么远来一趟上海不容易),这使我非常感动,心里甜蜜蜜的,如获珍宝,小心翼翼地将这二枚鸽蛋包扎好,放在心窝上,生怕发生意外损伤。就这样,香港冠军鸽姐姐的一对鸽蛋,从上海运到了零陵,回到家后,赶快送到鸽棚,给保姆鸽孵上。

经过十多天的孵化,这对幼鸽破壳而出,来到这个陌生世界,来到零陵这个第二故乡。可惜的是这对幼鸽只救活了一只,另一只由于保姆鸽哺育不好,营养不良,体型瘦小被淘汰了。剩下的这只在零陵安了家,繁殖了不少的优秀后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粗略统计如下:

  1、直子2000年获得南方公棚第九名
  2、直女2003年获得500公里二次区冠军
  3、直孙代2004年获得省800公里亚军、市800公里冠军
  4、直孙女2010年获得市冠军
  5、直孙代2010年获得市季军
  6、重孙代2010年获得零陵区冠军、亚军
  7、子孙后代获得500—800公里归巢不少于100羽

  这两枚来之不易的鸽蛋物有所值,它带有强势的基因遗传,它具有优秀赛鸽的交融结晶,二流的赛鸽,飞出了一流的赛绩,超强的发挥,彰显王者的风范,难得的将帅之才,赢得了不少的荣誉,万古流芳,永载永州信鸽史册。

  有人养赛鸽,有人养菜鸽,有人为参赛,有人为观赏、吃肉,有人养鸽图开心快乐,有人养鸽图名誉赚钱,有人养鸽两者兼顾,有人养鸽为了生活工作,所以说,想法不一样,目标各不同,追求有差异,养鸽也快乐,结果汇成一名话,我爱祖国,我爱香港,我爱和平鸽。

  最后,愿香港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昌盛,愿香港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更加幸福安康!愿这枚鸽蛋像友谊之树茁壮成长,生根开花。愿这羽赛鸽的子孙后代出类拔萃,获得的赛绩更加炫目多彩。

  爱鸽的人们啊,铭刻香港回归,追忆和平赛鸽归。

全距离赛鸽育种探讨有感

看到中信网上海养鸽前辈第四期简历介绍,周延禧的影像顷刻间映入眼帘。我记得是1983年秋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鸽界举办的中国首届1000公里信鸽邀请赛,前10名信鸽汇集上海评比最佳信鸽,有幸的是我家一羽瓦灰砂眼雄获得最佳信鸽榜首位荣誉。其实这羽信鸽就是周老前辈“京都灰”的血统,如果和现在短距离欧洲名家赛鸽比较起来看,无论是外形还是眼砂、眼志结构,都与詹森老白眼这路鸽非常相似,内在基因就没法考证了。

上世纪50-60年代赛鸽运动,风风火火开始,也是从短程慢慢向超远程演变,循序渐进发展起来的,至90年初达到鼎盛期,再由商业短程赛所取代。回归正题:“京都灰”血统,按当下短程标准,并不逊色,雄性头像饱满,雌性秀气,胸颊厚度有力,身架呈现炮弹型,换羽快早熟,底砂灰白,面砂粉红,比赛后艳丽,后羽条扇形分布,第10根大条达尾黑杠。

在80年代,“京都灰”开始验证全距离比赛好品种的威力。我们这里的鸽友用该系血统,作育一羽鸽,500公里赛冠军,1000公里赛8名,最后一站2200公里4名的好成绩。那时候鸽源品种不像现在选择性广余地大,大部分信鸽爱好者,饲养的是吴淞杂交品系,李种的多,特别是李种黑色羽毛、翅膀内窝翎红梗,眼砂色素暗,成熟期迟,放不掉的拖拉机,3岁后2000公里飞得好。我想提示鸽友的是,目前短程赛,要寻找全距离的信鸽品系育种少,要用心用智探索,但也不能一叶障目,黑色羽毛鸽就不能飞短的,是要讲究搭配,黄种第一届全运会北京-上海放飞冠军,就是黑鸽身白砂眼。

最近看到不少报道,各地短距离春赛,归巢率低下,我思考许久,客观讲涉及种、养、训。那时候我们饲养地信鸽是一种自然状态,不像现在引进的鸽子都是用预苗接种,在国外各种营养素、鸽药等长期维护其健康,基因中都留下不耐翔,疲劳宜病的祸根,搞得鸽友们难以确定好坏鸽,今天能飞个好赛绩,明年照常飞失。简便的方法,送公棚赛筛选。种鸽自然状态下饲养育雏,在公棚同一锅饭菜,不存在什么台式手法,比式手段的,经过不断地纠错验证,能发现适应各种气候,善飞耐翔全距离鸽。定棚,就用实践过后的信鸽作为家中主系。

晚生鸽的价值及其照料方法

晚育鸽是指生于7月下旬,并且在出生当年,10根初级飞羽并未进行完全换羽的鸽子。事实上,每年的这个时候鸽友们都不得不决定是否还需要再孵育一些晚育鸽,因为在这一段时期由于激烈的比赛,我们会比平时损失更多的幼鸽。很多鸽友对这个问题也是褒贬不一。大多数鸽友都对此持反对意见,当然,他们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晚育鸽的主要生长发育期恰恰开始于一年中最不适宜它们生长发育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会对它们这个阶段的成长产生附加的不良影响,甚至对它们今后的赛绩有着决定性意义。

  对于早育鸽而言,在鸽子的出生时期,它们的飞行肌肉在训练中不断强壮起来。我们要观察它们的赛飞欲望,以及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这种自由训放对于雏鸽肌肉的成长总是有益的,而这种收效会一直延伸到幼鸽赛中。晚育鸽的数量通常都比较少而且得不到充分的自由训放。成年鸽在患慢性病期间暂停训放,而幼鸽却被迫在这段时间持续训练。另外,对于晚育鸽,鸽友们还需要一些特殊的知识去照料它们,因此饲养晚育鸽这类工作应该由那些具备相应知识的鸽友来完成。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将刚刚经历过激烈比赛的鸽子作为种鸽来哺育晚育鸽,它们需要充分的休息。人们应该用那些已选作种鸽和其后代在比赛中充分证明了实力的种鸽进行育种。

  从理论上来讲,这些晚育鸽不亚于早育鸽才是,但从以往的经验上来看,它们比早育鸽更容易患病,而且秋季也更易被猛禽捕获。

  晚育鸽如何度过它们的第一个冬天

  尽管我并不认为让晚育鸽在8、9个月大的时候繁殖后代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我仍然坚持认为在它们出生的第二年里,仍然把它们当作幼鸽来看待。在1月份我们可能无法分辨出它们与早育鸽在外形上的区别。那些拥有晚育鸽的鸽友一般都会给予晚育鸽一些特殊的照料,但却往往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喂食。将晚育鸽与成年鸽混合起来一起喂养对晚育鸽是有害的。因为冬季的饲料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微量蛋白质,而晚育鸽却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食物来使它们的甲状腺能够在血液中产生足够的荷尔蒙,即导致换羽的主要因素,而且这种高质量的食物要含有它们身体发育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能促进羽毛发育的最主要物质是高蛋白硫化物,尤其是在换羽期间鸽子们需要富含维他命和蛋白质的食物。我们可以在饲料中加一些野碗豆和绿碗豆。

  晚育鸽在出生第二年不应该去参加比赛,但可以进行一些飞行训练。它们对整个鸽舍来说可能是个负担,因为只有那些有着优良血统且从外形上的确可以得到证明的优秀鸽才有留下的必要。那些有经验的善于选优的鸽友所掌握的选优技巧是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鸽子平稳而且均匀的呼吸应当在选优时作为重要决定性的依据,那些呼吸不均匀的鸽子我们应当马上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