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次训放记录说明什么?
14年的春赛基本结束,就本地协会、俱乐部的赛事来看,可谓是大跌眼镜,不尽人意。由于气候反常,当天不见鸽,归巢率低,甚至全军覆没,面对这样的结局,鸽友只能仰天长叹,在失败中总结,在经验中汲取,在愤慨中奋起,寄希望于秋赛的收获。
在江南地区,每年的四月下旬至五月是梅雨季节,这个季节属于副热带气候,也是大雨、暴雨的多发期,气候变化无常。即使是睛天,也是湿、闷、热,天空常被雾湿气笼罩着,加之崇山峻岭,鹰、隼多,在这种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极端的气候条件下,江南的春赛,难度可想而知。
本舍的春赛,用一句话概括:惨败收场。协会参赛两羽,60公里训放丢一羽,剩下一羽200公里资格赛未归;俱乐部30公里起站十二羽,训到100公里剩下四羽,200公里资格赛又丢两羽,两羽300公里赛归巢一羽,一羽400公里决赛未归。
在这期间,本舍有一羽三个月大的幼鸽,鸽友都认为要杀掉,要不要杀,只有本人清楚,因为这羽鸽子的上代、平辈、下代取得的成绩太多了,已发挥到第八代,行不行还是让放飞笼说话。这羽幼鸽同其它赛鸽一起,被训放到100公里。期间,5公里一次,第二归巢;10公里两次,第二天归巢;20公里四次,两次第二天归巢;30公里五次,一次第二天归巢;50公里四次,60公里三次,100公里两次,均当天归巢,从5公里到100公里,共训放了二十一次,其中六次第二天归巢。
虽说该鸽训放距离最远只有100公里,而且速度不快或迟归,但是在协会、俱乐部和本舍大面积丢鸽情况下,三个月大的鸽子,在体质较差,在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极端的气候条件下,有二十一次的训放记录,而且站站能回,靠什么?靠的是一滴血。
这羽幼鸽是去年12月引进的,当时只有一个月大,在别人眼里肯定是要上餐桌的,因为当时鸽子患有单眼伤风,龙骨稍有弯曲,从体型上看是三长三大,即:脚腿长,颈部长,身子长,翅膀大,脑袋大,鼻瘤大。而且说来你也不会相信,至今此鸽连一米五高的垂直栖架都飞不上去,所以说鸽友建议淘汰它,也是情理之中,否则,鸽主也不会出让这羽鸽子。
这羽谁看了都不喜欢的“残疾鸽”,它的优势和特征是:
(1)有渊源的优秀家族血脉,以及家族辉煌的赛绩和适应型的归巢性;
(2)属于棒槌体型,骨骼硬朗有弹性,龙骨高低适中,平衡感特好;
(3)肌肉柔韧,毛片薄、贴身;
(4)属于全圈型金黄带绿底砂,面砂飘红、饱满、松透、后拉,眼砂干、油、深;
(5)从头部看上去,像是有两岁的鸽龄,霸气中带几分灵气。
这些优势和特征,表明是适合于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当然,这仅仅是本舍的说辞与看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该鸽有很强的适应性,导航系统发达,定向准确,有强烈的恋巢意识和顽强的归巢意志,能在先天不足,后天缺失的情况下,有二十一次的训放记录,足以说明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