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性状的探索与分析

古今中方任何一个养鸽家,在选配鸽子上都会采用“以优配优”的方法来求取更加优秀的鸽子。然而,这“以优配优”的效果是否都会很好呢?这可不一定了。只要有五年以上养鸽赛鸽历史的鸽棚,都会多多少少饲养着一些优良的鸽种,或者是本身飞过千公里;或者是千公里的平辈;差一点的也是千公里的下一代,还有的有什么种什么种,反正都是名种名系。细细观赏,每羽种鸽都生就了优秀鸽子的外貌。可它们的后代,却没有给主人争来多少荣誉。如果是从外地引入的良种,子代上还有的会存在一个对当地环境的适应问题,我们不去说它,而采用本地的千公里配千公里的优秀归巢鸽。而且从种系上看,也是多少代的优良种,可这种配法孵化出子代,成绩也不会太理想,这可是一个无情的现实!

  另一个无情的现实也同时存在整个信鸽界。有的养鸽者(不少还是初养者),出于某种特定的原因,乱配一番,其子代,居然不是夺取了冠军,就是名列前茅,他瞎配一下出的鸽子就能飞回来。细查一下两只老鸽子,有的竟是用一只普通鸽子作为配种用的亲本一方,另一方亲本才是优秀的信鸽。子代却创造了优异的成绩。

  这倒底是什么因素促成的?为什么在遗传当中竟会出现这种遗传现象?这种遗传现象说明了什么?它有没有它的规律性?……这一连串的为什么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迷惘境地中。从发现到观察,多方收集到有意识地作了一些试验,我们初步得到一些认识。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信鸽的归巢是属于一种信鸽的生理化特征–即性状。这种性状肉眼是看不见的。如对于“筋斗鸽”,只有看见它们在飞翔时翻筋斗了,人们才会说“这是筋斗鸽”。可是如果先让你看看这只筋斗鸽,你能从它们的外观上看得见它们会翻筋斗这种性状吗?这时,是无法从外观上看得见它们会翻筋斗这一性状的。信鸽的“能归巢”性状也是一种看不见的生理的特征–即性状。这种性状,仅从信鸽的外貌上是无法看得见的。当然,很多有经验的养鸽家,凭他多年对信鸽的观察,对一只信鸽作出一些程度不同的经验性的估计,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何以证明信鸽的归巢是属于一种生理化的特征–性状呢?

  早在1964年,在我饲养的鸽群中,有两只不同品种的鸽子无意识地杂交了,一只是信鸽类的鸽种–黑麻佐,另一只是本地鸽种–凤头黄沙瓦灰(属于观赏鸽类)。这两只不同品种的鸽子杂交后出得一对小鸽,一只黑羽毛色的像母本的小鸽,另一只出得像父本的凤头瓦灰,眼沙却出成鸡黄眼(父本的是干黄沙)。七八个月后,这一只像父本的小凤头黄沙瓦灰,却居然从离昆明150公里外的一个专县飞回来了(我出售到那儿飞回来)。这个现象真令我吃惊,因为像凤头黄沙这种本地鸽,根本不能飞这么远的路,为什么这只经过杂交后出得的“风头黄沙”能从这么远的距离外飞归呢?这个现象一直令我深思不已。尔后在70年代里,我又有意识地作了几次实验:第一次是我用一只专州县上带到昆明菜街子上出售的土雄鸽子,配了我棚中一只遗传性较强的雌信鸽,共出得4只子1代,其中三只小鸽的外貌与父本这只土鸽子一样,另一只小鸽的外貌像母本。后来大约七八个月后,四只小鸽抓去200公里放飞,这三只像土鸽子父本中的一只居然飞回来了!第二次我有重复了这个实验:这一次是用一只普通的雄鸽,与我棚中的一系良种近交系的雌鸽交配,出得2只小鸽子,这两只小鸽子双双都从200公里飞归来了,尔后其中一只又从450公里飞归来了。这是我从无意识发现到有意识的做实验的一二个例子。

  (二)在其它鸽友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

  例一:l982年昆明放翔安顺这一站(380公里空距),我在值班登记归巢鸽子时,发现一位姓张的会员拿了一羽外观上完全像云南鸽的黑羽雌鸽来报到(细尖咀,体重300克左右),登记后我即向他本人询问这羽归巢鸽的家谱情况。据老张同志介绍:母亲是l981年放贵阳(450公里空距)归巢的,父是裹来的(即飞来的)一羽菜鸽,由这羽鸽子配起来后出的。

  例二:l981年昆明放翔玉屏(670公里空距)后,会员郝××向我介绍了他飞归的一羽雄鸽的家谱时是这样介绍的:父是他手中的一系在贵阳线上基本稳定的鸽种,而母则是在缺少雌鸽的情况下从鸽市上花了l.50元钱买来的。

  例三:我支援给新会员陈XX的三羽鸽子,他都是用从鸽市上以2.50-3.50元钱买来的鸽子相配(后来查清一羽鸽子即株州六名之母-1080公里空距-是XXX裹来后出售的,陈XX买回去又养家了的鸽子),其中有二羽的子代。竟以8个月龄(株州六名)和10个月龄(株州四名)的年龄从1080公里外飞归!

  仅仅从我无意的发现(一例)的到有意识作实验的(二例)和相好鸽友们的交谈中收集到的类似的例子,竟已达七例之多。另外还有4例同等突出的实例都是用类似的配法配出来的,其子代都能从远距离飞回归巢。它清楚地向我们表明:这种现象绝非偶然!这种现象值得研究!

近交育种中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自从近交育种的理论正式在我国信鸽界提出来之后,不少的养鸽人就好像在育种的漆黑的荒野中望见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不仅使这些养鸽人在理论上得到了信服的认识和提高,同时在育种的实践中,也以此套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指南。这对我国的信鸽育种理论是一种充实与丰富。对培育成功众多的名种名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发挥指导性的作用。我们深信;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在我国各地,必将会出现不少的具有优良品质、具有真实的遗传性、具有大致相同的外貌和性能的优良信鸽种系。

近几年来,在全国不少的养鸽人的心目中,都错误地认为近亲交配等于1+1=2,他们用数学方法概念来认识近交育种所要达到的目的——优良性状(种质)的提纯。

近交育种,在计算血缘占有的比例时,常常用百分比(数学概念)来表示,于是不少人就陷入了这个“比例”当中。错误地认为“血缘比例的纯”就等于“种质优良与否的纯”。其实,血缘提纯程度的高低,并不等于种质优劣的程度如何?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近亲交配的结果,性状会产生分离,优良的、劣质的、处于中间阶段的个体都会得到表现的机会。育种者正可以从近交后代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个体当中,筛选出能满足自己育种目的的个体。无论它是理想的个体,还是基本满足要求的个体。

但是,在这些筛选出来的已提纯过的个体,是否就携带了育种者所需要的“能归巢”这一种优良性状?这确实得打上一个大问号。

我们信鸽育种追求的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能否归巢这一性状及这种性状能否真实遗传。如果连续进行近交.那怕“血缘”的纯度已经趋于1了(百分之百),而“能归巢”这一种性状并没有在近交的过程中得到遗传、得到加强(即提纯),那么,这种百分之百的“纯种”也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它只是“血缘”关系上纯种,而不是“能归巢”性状上的携带者。

反过来说,如果在近交的过程中,“能归巢”这一性状同时也得到了提纯与加强。那么,那怕是只进行了一次(代)的近亲交配,所产生的近交于l代,就能达到我们育种者的目的。尽管这当中离“理想型”还会有一定的距离。

下边我举三个近交试验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一:1979年我用父配女这种高度近交形式育出了十几羽近交子l代,从外观上(表现型)选来选去,留下三羽作为试验用。在1980年一岁左右时训放到200公里时,又淘汰了一羽虽然它也飞回昆明,但是它却钻入到别家的鸽棚里去,我又花钱从市场上买回后又分给一位熟人,只留下了另外二羽当天归来的正常体型的近交子代作试验的对象。结果是:我留用的二羽并没有达到提纯种质的目的,而淘汰给别人的这一羽又瘦又小的近交鸽子所出的后代,却有着相当稳定的成绩(子1代在昆明500公里基本不丢鸽子,千公里放翔归来过2羽(2年),子2代千公里归来多羽);

例二:1987年我用远亲交配繁殖出来的一羽灰雄,支援给山东临清市的鸽友,这羽远亲交配出来的灰雄配了三只雌鸽,出的子1代都从千公里归来(共七羽),更绝的是:其中的一只雌鸽还是这只灰雄鸽的女儿。这种成绩说明了这羽灰雄鸽虽为远亲配对所育出,但在遗传中,“能归巢”这一性状提纯了,否则七羽千公里鸽如何会飞出来?

例三:1990年我用两只汪种近交(这两只汪种都是汪顺兴前辈放张掖7名的孙代),出得的一羽雨点沙眼雄支援山东临清市鸽友,其子l代飞了1500公里第三名。

这三个例子,一个是父女配这种高度近交形式;二个是远亲交配形式;三个是近交中的中亲交配形式,都属于近交育种,只是其近交的程度不同,但都达到了提纯种质的目的。

因此,近交产生出来的鸽子.关键就是是否筛选到了携带了“能归巢”等我们所需要的优良性状的鸽子。育种工作走到这一步,选择就成了致命的关键。而能否归巢这种生理化特征的性状肉眼是看不见的,这就给近交育种的筛选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我们如何来克服这个困难呢?

一、扩大试验面,可以约上几个能共甘苦的亲朋好友,共同来完成这项试验:

二、不断从近交育种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记录;

三、不要只采用1种近交繁育的形式来进行,应采取多种近交育种的形式。

我们从主观上明确这两种不同内容的近交育种的概念,就能使我们跳出对近交育种中所产生的那种困惑的圈子。就不会产生那些绝对化的提问(要提纯几代才能飞出成绩来呀?),就能更深入、更细致,更科学化地来研究信鸽育种中的问题。否则,我们稀里糊涂地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以为近交就能提纯(分血缘的纯和能归巢这种性状的纯),然后连续近交若干代,还自以为手中已拥有百分之多少的提纯鸽了,这岂不白白耽误了若干种鸽,若干年的时间,这种误解实在是误人子弟,很有必要加以澄清。

种鸽配对最怕的是打蛋

每年初春,种鸽配对、下蛋、孵蛋一切很正常,此时就怕再闯进来另外一羽雄鸽,两雄相争把蛋打碎了。此种现象很多鸽友都碰到过,尤其是自家的黄金配对时,更是沮丧,因为,再等下一窝,不仅浪费了时间,更是耽误了季节,也许再等一年。

虞海明:怎样回血出赛绩的参考

我们经常会看到短距离冠军家族近亲后代夺冠的范例,这是很正常的。这里说到的是回血问题,在育出短距离快速鸽中回血出优秀的赛鸽是普遍现象。为什么道理呢?回血出赛绩的实质是什么?这里有必要说明以下两个先决条件:

(一)适合短距不适合长距。

成功配对的回血鸽遗传一般对放飞距离虽然会有影响,但对速度不会受影响。距离的影响主要反映在1000公里以上长距,对500公里的短距情况要好得多,负面影响要小。所以近亲回血直接出赛绩的鸽子在超长距离赛事中少见,在短距离快速中常见,就不足为怪了。

杂交优势主要反映在距离上的突破,是长距速度中耐力的优势;回血优势,是家族血统的优势,反映的主要是速度的遗传优势。

(二)其实回血的本质是提纯后代的种性,本不善于比赛的突破。可如今的回血鸽子,实质也是多重杂交的后代,很多鸽友不能理解这个问题,明明是回血了怎么就还有杂交优势可言?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将一对外貌非常接近的近亲回血种鸽,再进行二度回种,相配育出后代拿去放飞,情况将一目了然。比方你很少听说一对羽毛、眼纱、头型、体形高度近似的近亲鸽,回血交配能直接育出优秀的赛鸽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样的回种拿去比赛一般当然不行。

高纯度回种的近亲,放路的效果是不会好的。因为基础的原种鸽,放路效果非常有限,更何况近亲还有出现体质可能衰退的困扰。所以本质上鸽子靠杂交优势的培育,才会走到今天的辉煌。

如今能创造突破性成就的优秀赛鸽,无不是是杂交优势下获得的。现在严格来说,几乎已经没有一只或一个家族是纯种的原种鸽。

所以现在的赛鸽家族的回血应该说是杂交鸽条件下的相对提纯。

因此我们还是要用杂交的理念去看待现在的赛鸽家族回血的问题。有了这样的理念,你就可以从如今的回血过程中育出真正优秀的回血种赛兼用鸽。

根据上两个方面的提示,赛鸽的家族回血是相对提纯的,它们的近亲后代照样能出快速短距鸽,是因为仍然保持着好血统基因的杂交优势。

种鸽预配和挑选

近几年来,我在十月底、十一月初给种鸽预配对。通过这样一个步骤,到十一月底我进行正式配对时就少了不少麻烦。

由于此时幼鸽舍已空,我就借此机会隔离彼此排斥的配对种鸽,让它们共栖一室,在阴暗角落或硬纸板盒内放一个巢盆,不必过多久它们就能彼此融洽。预配的主要优势就是在产蛋前消除差异。

配对

过去,我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纸上草拟配对方案。如今,只需用等待开饭的时间,方案就完成了。我在适当时间把雄鸽移入鸽舍,以使那些还未拥有巢箱的雄鸽进行挑选。

一些彼此已融洽的配对种鸽已呆在一起,我不必花太多时间查看其它的配对情况怎样。我不允许种鸽完全自由地配对,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我就完成了二十对。

几年前,配对工作让我很费心思,我常在纸上几次三番地修改配对方案。为了最终的配对,我一直被犹豫不定困扰,因此总是郁郁不欢。经验告诉我,尽管我投入了这些精力,无论是我本人还是其他鸽友都无法在这方面对鸽事施加影响。现在尽管我按照互补的方式配对,但我已不再担心配对工作了。所谓互补就是说我不会将大个头的鸽子或体形小的鸽子配在一起,我会将一只眼睛色泽浅的鸽子配一只色泽深的鸽子,诸如此类,尽管这不是一个确定无疑、速见成效的规则。

我所有的种鸽手感都很不错,我不接纳任何有外观缺陷的鸽子。此外,它们几乎都是高水准的成年赛鸽,或与其有血缘关系。我觉得好的种鸽和优良血统能孕育出高品质的后代,然而我也知道仅凭手和眼睛,不会有人配出超级配对。如果配对工作的确是那么容易,若干年前养鸽业就走上鸿运之路了。

种鸽的挑选

挑选种鸽不太简单,需谨慎从事。优秀种鸽原本稀有,和任何配偶都能繁殖成功的鸽子是不存在的。繁殖舍和种鸽永远是我们养鸽爱好中的关键主题。安置在繁殖舍的是成功赛鸽的后代及其兄弟姐妹,还包括高价买来的和来自名家鸽舍的鸽子。不幸的是,无论它们价格有多高,血统有多高贵,大部分育种价值并不高。识别糟糕的种鸽并不难。忘记它们的家谱,原系的名字,事情就解决了。看看两年后你留下多少幼鸽,做个统计。如果你连一羽幼鸽也没留下,那么就除去这对种鸽,在另一对种鸽身上试试运气。

个别种鸽或配对鸽只育出一羽幼鸽,随后却毫无收获的情况是棘手的。我能说清原因,但这种现象还是经常发生。

一般鸽友会耐心等三到四个赛季,希望会成功。最后他被迫将雄鸽或雌鸽与更年幼的鸽子配对,并耐心等至下一年。整个过程长达五年。

我的鸽舍

在挑选自家种鸽的问题上,我的态度已是说一不二、毫不妥协。如果一对种鸽经常繁殖出值得培养的幼鸽,那它们就可以不拆散。为此,我仔细做了记录。但是,假如我注意到一对经“证实”的种鸽到年底也没有给我留下一羽幼鸽,那我就拆散它们。任何一只雄鸽或雌鸽,如果连续两年都未作出值得培养的幼鸽,我就将其淘汰。除非是由于自家房屋附近的高压电缆伤了我的幼鸽,才使它们无法证实自己的才能,我才会额外开恩的。

2002年赛季结束后,在繁殖舍内,我不得不除掉自家深羽色种鸽产下的那羽最小的儿子。这是只外观华丽的98年雄鸽,曾于99年作出超强幼年雌鸽一羽。次年,依然配相同雌鸽,它仅作出资质平平的赛鸽一羽,我已将其淘汰。01、02年间,它与不同雌鸽配对,未给我留下后代。这说明外观漂亮的鸽子未必就是好鸽子。

还有一只95年的雌鸽,它是我“雨点雄”的女儿,过去经常作出上乘的幼鸽,但近两年无所表现。我隔壁邻居用它作出一羽很棒的种鸽,而它的巢箱现已被一幼年雌鸽占据。

我的原则也许看似苛刻,不近人情,也承认时不时我也许会犯错,有时我会过于冲动,杀掉一羽好鸽子。但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如果你不严格地挑选,不知不觉你的鸽舍就鸽满为患。

早熟配对叫人头疼

去年11月间,先后从雄通种鸽舍和金陵北斗鸽舍引进了10羽幼鸽,眼看着小鸽子一天天的长大心里甚是欢喜,可是最近半个月却着实叫我上火。

本来由于平时就格外注意这些小家伙,也看到几只小雄鸽开始追逐雌鸽,由于按天算也4个月不到的样子,也没有太在意,并且还为鸽子的早熟现象沾沾自喜。可是上周苍白雄和图利的雌鸽却产下蛋了,我仔细看了看鸽蛋质量还挺好,心想反正要扔掉的暂且先抱着吧,顺便看看是否能够成型。今天我晚上巡视鸽棚不但看到鸽蛋已经变黑成型,而且另外两对自由配对的幼鸽也一块产下了蛋来,留下肯定不行,但是这样难免影响幼鸽发育啊。

等到冷静下来之后,意识到是自己疏忽造成的,本来可以提前分开的就是太大意了。不管怎样已经这样了,留与不留对鸽子造成的伤害已经难免。想想自己多年来一直舍弃头蛋的做法,干脆逆道而行之把鸽蛋统统留下,能凑巧合适的就给其他抱孵,不合适的干脆亲鸽作育,看看到底小鸽子会出成啥样。非但如此更加疯狂一点,把做出的这些幼鸽或套特比或交与公棚,带到秋天让蓝天给个答案吧!

早熟快速一直是我不变的追求,但是如此的早熟配对,快速下蛋,直叫我头疼!

公棚幼鸽作育经验

春季育种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关乎秋季比赛成绩的好坏。每年比赛后有高兴的人,也有失落的人,不想做失落的人功课必须做足。每年的成败是必然的,公棚的成绩名额是有限的,在这里和坛子的朋友交流一下,本人公棚幼鸽育种的一些方法,如有不妥之处,希望指正。

首先公棚参赛在种鸽调养上要下功夫,种鸽必须要健康(这不是一天的功夫,平时就要有系统的管理)。我棚种鸽雌雄平时是分养的,配对前种鸽洗澡,鸽舍消毒,连巢盆的底是否平整都要检查。保健砂一定要充足,多用几种,尤其带小石的保健砂一定要有,每个细节都要注意。最关键的一点是配对前种鸽无论雌雄一定不能过肥,如果偏肥可以食物减量或清除饲料,过肥的种鸽作出好幼鸽的几率很低。还有新引进的种鸽,尤其外籍种鸽要使其充分适应鸽舍环境后再使用,因为种鸽对鸽舍条件和当地气候的适应性,也能直接影响种鸽的作出质量。

种鸽配对期间要保持种鸽舍安静,不能频繁出入,尤其是产蛋期间。我棚参赛种鸽的年龄八岁到两岁,过老的种鸽可以考虑采取老幼配对,尽量不要用高龄的种鸽子代参赛公棚,第一抗病力和活力就输了一半。任何一个鸽舍每年作出最优秀的幼鸽是有数的,只能是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中占一部分,剩下最多的都是差的。优秀的子代状态好能冲刺高位奖,中性的子代成绩一般都在200-500名之间,状态稍差进不了名次。无论多么优秀的种鸽,每年的作出质量是不同的,今年也许作出三羽高级的赛鸽,明年也许就一羽也出不来,所以有些朋友今年用一对大赢转年却大输。一些成功的配对,有些饱和的配对,它们作出得很稳定,一般每年作出公棚幼鸽获得高位很少,但都是入围或者100多名。这样稳定的配对可以不拆,适合打团体。还有一些种鸽适宜不断尝试新配偶,这些鸽子一般都是第一窝到第四窝都能出好鸽,后来却出一大批平庸的鸽子。保姆鸽是必要的,第一窝和第二窝都可以由保姆来代喂,这样能多得到主力配对的后代选择性。

再说到幼鸽一定要健康,发育不健康或者过慢一定要提前淘汰。如果发育期间供给幼鸽保健球等营养药,建议使用一种,不能两种或者多种同时使用,那样会物极必反。幼鸽期间一定注意毛滴虫口黄的感染,一般幼鸽8天到15天大的时候清理一次即可,切忌过量用药,避免伤羽毛伤内脏。幼鸽25天左右必须学会单独进食进水,方法很简单:在种鸽的巢箱里放上小灶食盒,幼鸽很快就会学会。幼鸽送公棚前一定检查呼吸道、粪便和精神状态,如果不健康务必不送。至于单鸽质量的判断那就是个人问题了,这里只说一些过程。

参赛的月份,我一般选择4月中旬到六月初,好多公棚参赛数量不能超过两组,鸽子宁缺勿滥。例如出100羽鸽子就两羽好的就送这两羽,参赛不能老是想去撞大运,不能有数量多就能赢的观念。参赛选择两路鸽子,一路晴天快速冲刺高位,一路能飞坏天稳定发挥的。

最后补充一点,也许过程都做对了,可是养了一群永远不会赢的鸽子,再多的心血也是白费。以上本人一些经验,希望对坛子里一些朋友有帮助。

定向培育慕利门鸽

2007年秋,引进了世界名血——慕利门血统鸽,2007-06-258650 垃圾灰黄眼雌鸽。这羽雌鸽参加了当年秋季的所有赛事,获得了340公里18名、450公里28名、530公里13名、650公里42名、550公里大奖赛14名、520公里大奖赛17名等,并获得500-600公里双关赛综合第八位。就是这羽慕利门血统的垃圾灰黄眼雌鸽改变了我对赛鸽运动的认识,同时也改变了我的赛绩历史,更增强了我的必胜信心。

接下来的几年间,运用慕利门系种鸽相应的、限量的作出几羽赛鸽,飞出了令人鼓舞的骄人赛绩。2007-06-258622 绛砂雄“盖比冠军红狐”配 2007-06-258650 灰黄雌,作出两羽赛鸽2008-06-285044 铅笔灰黄雄、2008-06-285074 红轮砂雄。285044 铅笔灰黄雄,在首场240公里,3500多羽,速度赛中斩获亚军、指定鸽亚军。285074 红轮砂雄,获340公里竞赛15名、550公里25名、600公里74名、双关综合35名等成绩。2009年原配对再次作育两羽2009-06-063524 绛黄雌、2009-06-063525 灰黄雄。秋季340-550-650公里三关赛中,063524 绛黄雌第一关340公里获21名,第二关550公里当日归后于晚间产下一枚蛋,夹蛋飞完550公里全程,意志非常顽强,第三关650公里获22名,第二关的落后没能最后综合进奖。063525 灰黄雄飞完全程最终获得三关综合55名。慕利门系两个赛绩的稳定发挥,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

为进一步验证慕利门系的赛绩连续性及遗传稳定性能,2010年使用了慕利门子一代“白鼻号”灰白条砂雄 配 2008-06-215171 灰黄雌(曾获得两关高位入赏名次),作育了两羽赛鸽2010-06-180388 灰白条砂雌、2010-06-180389 灰砂雌。180388在未比赛之前撞伤遭淘汰。180389 灰砂雌,在当季的340公里17名、550公里大奖赛冠军、三关综合22名,2011年春季又获三关综合第5名、三市联翔三关赛综合第6名。2007-06-285650 垃圾灰,所作育的两羽子代鸽2009-06-063524 绛黄雌和2009-06-063525 灰黄雄所作育的下一代亦得到了进一步验证。063524绛黄雌 配 2008-06-285045 灰黄雄(曾获得当季双关入赏名次)作育出2010-06-180396“快乐公主”灰白条黄雌、2010-06-180397 绛白条黄雄。

180396“快乐公主”灰白条黄雌,在当季的三关特比环大奖赛中获得三关综合19名、340公里12名、550公里3名、指定鸽冠军,2011年春季三关大奖赛又获综合笫4名、三市联翔三关综合第5名、340公里22名、570公里30名、650公里70名。春季比赛后,配对作育出2011-06-3300 雨白条花头黄眼雌鸽,获得秋季500公里大奖赛5名、四关综合17名。180397绛黄雄完成三关全程最终没能入赏。同窝063525灰黄雄 配 2007-06-258646 红轮砂雌,作育两羽双雌,2010-06-180386 灰黄雌、2010-06-180387 灰砂雌。在当季的三关特比环大奖中双双入赏,获得了三关综合36名、79名,180387获得550公里大奖赛第9名。2011年春180386相继获得三关综合笫10名、三市联翔三关综合笫11名、650公里获得第9名。2011年“白鼻号”原配对只作出一羽2011-06-250300 灰白条砂雄,获得秋季四关特比综合22名、340公里第9名。

以上只是不完全成绩统计,此系鸽仍在持续的发挥中。

多重近亲繁育的奇葩

近亲繁育的奇妙之处在于:再现其优秀祖代强大种力,使鸽主能够尽享育种乐趣。多重近亲则使这一点更加突出。

在我30年的育种之路中,始终坚持以天水系开山鼻祖李种近亲雄217为亲本,在实战基础上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近亲繁育,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种精。

这些多重近亲种鸽不但是对祖鸽的复制,更重要的是超越。如:黑衣骑士,三级警监,铁甲将军,神母038,金母029,小黑衣骑士,天水小帝王等。

正是它们,育出了从200公里到1000公里赛项上的百十羽高名次鸽,其中冠军鸽16羽,至今已连续发挥10代,上演了一出老国血新传奇的绝妙好戏。

以一路鸽子在众多鸽种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且连年保持入赏记录,实属不易。

这些多重近亲种鸽除三级警监羽色略淡外,其他为清一色的深雨点,完美再现始祖鸽217的羽色。

前不久,在2012年作育的多重近亲种鸽中,竟出现了一羽绛鸽!这使我非常惊喜,每天观察它的生长情况并取名为大红袍。大红袍是黑衣骑士五重近亲后代。其父特留种鸽00154是黑衣骑士的四重近亲重孙和重外孙女,胞兄115020获300公里冠军,700公里6名;其母特留种鸽117031是黑衣骑士的三重近亲曾孙女和曾外孙女,自幼便进种鸽棚,平辈中不乏骁勇战将。两羽鸽子都是深雨点。深雨点鸽群中出现返祖绛鸽,非常难得。在我30年的近亲繁育中,返祖羽色均为深雨点,出现过极少量的灰,从未出现过绛。

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鸽子的羽色遗传分显性与隐性。支配外观的遗传因子叫显性,而被抑制的遗传因子叫隐性。

在育种实践中,显性与隐性并不是绝对的。显性遇上中性,中性即为隐性;中性遇上隐性,则为显性。比如,绛遇上石板,即为显性;遇上深雨点,则为隐性(遗传走向)。

同样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一对鸽子所生四羽子代,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各占1羽,另两羽为中性遗传。

外表反映内里。从而可以获知,鸽子作出特别优秀子代的几率很低,大部分只是中等。偏偏隐性遗传优秀因子居多。

绛色鸽一旦进入深雨点鸽群,即为鸽群所融合,特别是从子二代开始,很难再次显现。只在有的深雨点后代身上挂绛而已。

即便在深羽色和浅羽色共存的鸽系中,绛色鸽也很难再现。比如慕利门鸽系中的绛鸽,再次显性的几率只有30分之1。

极端近亲配:育种成功的关键

遗传学将五代外的交配称作远亲配,五代内的交配称作近亲配,两代内的交配称作极端近亲配。

鸽界则以讹传讹,将五代内的交配称作远亲配,三代内的交配称作近亲配,两代内的交配称作极近亲配。

鸽界各种理论长期以来认为:杂交参赛,近交留种。其中五代内的“远亲配”留种够格,参赛稳定,是比较可取的育种方式。三(两)代内的近亲配是留种的首选,极近亲配则会造成鸽子退化,是最不可取的育种方式。

然而,我在30年的育种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却恰恰相反。

从我培育的天水系来看,现已连续发挥11代。其中种鸽8代(包括开山鼻祖)12羽中,除两羽分别为舅外甥女配,姑侄配外,其他10羽均为父女,母子,兄妹的极端近亲配。

以下分别说明:

——开山鼻祖84.217李种深雨点黄眼雄。

多重近亲父女作出。

其父为张顺奎先生纯李种73年生玉门父亲老白条。此鸽在上海作出不少远程、超远程冠军鸽及优胜鸽,不愧为国血精华,一代良种。

此鸽体型中大,腰肌发达,羽翼宽大,双边11条。相貌凶狠,眼砂层次分明,浓厚艳丽,直观令人震撼。

老白条本身也是一羽近亲鸽,因此217实则是多重近亲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