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拜读了顾澄海先生的文章,介绍上海解放前的玩法时,也是有此一说的。说明那时代的养鸽人,这种玩法的观点基本上仍然是一致的。
那么这种玩法的结果如何呢?
昆明人那时养的都是解放前遗留在民间的外国鸽子的后代,昆明人统称“老串鸽”。这种老串鸽靠一原对一原对配下来的后代“纯”种子,从体型上讲,仍然是很硕大的,体重在400―550克之间,从外观上看,原然保持着老串鸽的外型特征。如果用这种连续近交繁殖出来的鸽子,与其它的鸽子交配,其后代多数只表现老串鸽的性状,而不表现其它鸽子的性状。这也正符合近交遗传理论的规律的,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近亲繁殖必然导致性状的分离,不断地连续近交的结果,就会导致性状的逐步一致。
我一直做近亲交配的实验,其结果是:表现型上逐步趋于一致,体重体型上变小变弱的后代有之,但这也出现比双亲更硕大的体型体重的后代;不仅在外观形态上逐步趋于一致,就是生理化性状上也有提纯的后代。
另外,许多濒于灭绝的物种,现在都加以保护。像“朱鹮”这一禽类,据报道原只剩下七只野生的,目前已繁殖到1000多只;另外象白叶猴这种灵长类,从十几只的一群,现已发展到几十只的若干群。这种“发展”,难道不是在原有的物种当中自我繁殖出来的结果?!
“朱鹮”这种禽类,雌雄只要二比情愿,就可结为夫妻,生儿育女,并不产生激烈的争斗来争夺配偶权,而它们发展出来的后代,在表现型与它们的父母一样。而像白叶猴(其它动物也一样)就不一样了,为了争夺王位,拥有更多的妻妾能生育更多的儿女,常常是打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甚至丢掉性命。但这种争斗的结果,对生物有利对进化有利。
人类的情况呢?中国古有“亲上叠亲”的婚配习俗,多年以前,我看到英国王室为了保持他们尊贵的“血统”,也常常在王室之间联姻的报道。
我周围就有一对表哥表妹结婚的例子,他们是姨表关系——姐姐的儿子,娶了妹妹的女儿。我对这对近亲结婚的夫妻非常关心:他们生育一男一女,子女一切正常,而他们的女儿,嫁给一位回族青年(这可算是近亲提纯后再远缘杂交)。他们生得一男孩,这个男孩现已考取四川大学,智商超人、思维敏捷、反映极快,体质健康,体型发育得比爸妈还硕大。这种现象,也符合先近交提纯,后再远缘杂交容易夺取杂交优势的规律(也不排除现在生活好了的客观因素)。
那么这对近亲结婚的夫妇,为什么不像有的村子近亲结婚后代出现痴呆、畸形的后果呢?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解释:他们母系祖先身上没有存在妨碍生长的劣质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