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性状”即是指生物的特征,这种特征有形态构造特征和生理化特征之分。如果从研究信鸽的角度上来理解,可分为看得见的性状和看不见的性状。
看得见的性状指的是羽毛的颜色、眼沙的属类、咀喙的粗细、体型的大小、有凤无凤、光脚还是毛脚、羽条的根数等等。
看不见的性状指的是受精率的多少、生长速度的快慢、生活力的强弱、导航能力的强弱以及属于什么基因型和遗传病等等。
这个“特性”,指的是该品种鸽子的明显特征,如笑鸽它会发出笑声;又如筋斗鸽,它在飞翔时会翻筋斗;又如信鸽,它能从几百公里乃至几千公里外飞回巢地。这些具有特殊性能的鸽子,在它们没有表现出它们的特性时,人们是无法从外型上看得见这种特殊性状的。
如笑鸽,在它未发出笑声之前,单让你看看这只鸽子你能否看得见它会“笑”这种性状呢?又如筋斗鸽,是人们看见它在飞翔时翻筋斗了,人们才会说这是筋斗鸽。又如信鸽,只有它们从几百公里外飞回巢地了,你才会说这是一只优良的信鸽。
换句话说:能归巢也是一种性状,是一种生理化(看不见)的性状。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的,也就是说,上一代的这种性状能够在下一代的身上表现出来。
生物性状的遗传,是靠什么方式得到表现呢?靠遗传规律。上一代的性状是不能直接传递给下一代的,必须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和性状发育的复杂的代谢过程。
在相对的性状上讲,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什么叫相对性状呢?对某一个性状具有的相对的差异叫相对性状。如,黄眼类与砂眼类杂交,出得的子代全部表现为黄眼类,那就是在两只信鸽的杂交中,眼沙属类即是相对性状,黄眼对砂眼是呈显性遗传,砂眼对黄眼类呈隐性遗传。子1代全出成黄眼类,砂眼类没有得到表现,是否它就永远得不到表现了呢?在子2代中,砂眼类又会得到表现。经验证明,在实践中,这种相対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鸽而异、因时而异。如甲黄眼配乙砂眼所出的子代全出成黄眼,但如换成丙砂眼与甲黄眼来配对,出的子代可能又会是全出成砂眼了。这主要是现实中的鸽子都是杂交鸽子的缘故,所以我们在讨论遗传规律时,我们要先假定亲本是纯的,而不是杂的。
那么这种显隐的遗传规律又是加何表现呢?
如果在子一代中全部出成黄眼类,这表明黄眼类呈显性遗传,砂眼类呈隐性遗传,如果用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将有3/4是黄眼类,1/4的是砂眼类。3/4的黄眼类中,只有l/4是纯 黄眼,有2/4的黄眼是杂种黄眼,这种杂交型的黄眼的后代仍然还要分离的;而1/4的砂眼则是纯种砂眼,与l/4的纯种黄眼一样,它们的后代仍表现为黄眼或砂眼,不再分离。
这种子一代自交后的分离现象,又叫分离规律,是奥地利的遗传学家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发现的,所以又叫孟德尔第一遗传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