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对育种心得
平心而论,在浩如烟海的赛鸽书籍和网络文章中,能够沉淀下来的、有价值的、可以真正带给鸽友帮助的内容少之又少。出现这一现象也不难理解:首先,赛鸽者之间在利益上存在很大的竞争关系,因此那些“吃饭本领”自然是不能轻易示人的;再有就是决定赛鸽的诸多因素中,现在无法确定的、难以把控的、没有结论的、有待研究的东西本身也实在太多。基于这两个原因,当众多好友和读者热情鼓动作者来参加中信网这次很有意义的“我的赛鸽攻略”征文活动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犹豫。不过稍后转念一想,只要用一颗坦诚的心,坦诚地说话,就什么也不是问题了,而作文最需要的也正是一种坦诚的态度。
从整体上说,我的赛鸽攻略就是:种、养、训、赛的各个环节都要力争做得最好。因为造就我们比赛成绩结果的,并非是我们已经做得很好的那些方面,而恰恰是做得最差的那个方面。当然,在种、养、训、赛中,“种”是第一位的,是“养”、“训”、“赛”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谈点自己在配对育种上的心得体会。
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互换定律为核心内容的现代遗传学,对于我们这项神奇的运动的指导意义分明太小,至今没有哪个赛鸽家是应用这三大遗传定律来育种并取得良好成绩的例子。而民间流行的鸽眼理论也让人难以信服,任何物种性状的遗传都是通过基因来实现的,唯独鸽子就得靠眼睛的特征吗?只有先排开那些不靠谱的思路,才有望找到一些正确的途径。
配对育种上,我主张“加强配”和“互补配”。
加强配用于赛鸽内在品质方面。比如快速的赛鸽与快速的赛鸽配,稳定的与稳定的配。就作者九年的实践和研究情况来看,这种加强配的效果很明显。有鸽友习惯于一厢情愿地认为用快速的赛鸽与稳定的赛鸽配对,后代便即快又稳,两全其美。殊不知,所出后代经常是又不快也不稳。
互补配主要用于赛鸽的外部身体条件方面。比如,体型偏大的与体型偏小的配对,后腰较粗的与后腰较细的配对,这样可以相互弥补对方的不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鸽子的身体有某个不符合正常水平的地方,比如体型太大或太小、后腰太粗或太细,就是缺陷了,违背了“飞行协调原理”。这样的赛鸽应当毫不迟疑地淘汰,没有必要留下来,再用互补的方法去育种。
雌雄种鸽在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往往是释放优秀遗传基因的时候。这点可能詹森兄弟和台湾的武高平先生都有掌握,所以武高平先生在《詹森育种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要重视夹窝蛋”的说法。作者也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并且还发现:在身体虚弱的换羽期,同样是赛鸽释放优秀基因的阶段,作者那几羽成绩卓越的赛鸽,都是在它们父母换羽时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