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与人关系历史悠久,3000年前便有人用鸽子传信。台湾师范大学全球战略研究所教授董泽平说,信鸽历史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和通讯时代开端,彼此紧密相依,未来相关产业若融入更多文化创意元素,将有望在当前的「文创+ 」时代,爆发数10倍的商机。
从全球鸽子历史来看,早在5000年前,埃及和希腊人就开始驯养家鸽,3000年前,开始用鸽子传信,18到20世纪初,信鸽除担任军事用途,也开始成为一项运动,并在191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奥运会上,由于比利时国王在开幕时施放信鸽,自此产生「和平」寓意,后续更同时代表「和平、希望、爱」等价值。
在中华文化历史上,信鸽也一直扮演重要角色。董泽平在2日举行的「世界信鸽产业—南京高峰论坛」上表示,30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养鸽,1700、1800年前,开始有信鸽,500、600年前的明末清初,进入赛鸽运动蓬勃发展时代,1930年,两岸则出现较现代化的赛鸽运动。
因此董泽平认为,信鸽产业不仅赛鸽这项竞赛项目,还在替人传递讯息过程中,发生许多感人历史故事,尤其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以及许多千里传书的感情、亲情故事等,并产出了如鸽之翼、鸽战总动员等知名动画和电影。
董泽平说,信鸽产业往文创的方向发展,当然前景可期,且由于目前全球产业正迈向文创+时代,若信鸽论坛未来能持续扮演跨国际的平台,结合两岸,和全球的力量通力合作,将有助于该产业规模达到数十倍的成长。